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

一、研制工作总结报告

1.1项目研究的背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高强钢材的抗拉强度,而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传统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有粘结和无粘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具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便、造价低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等特点试验和理论分析显示出其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工程实践显示出其施工工艺简单,必将会成为将来预应力市场的主要形式。摒弃了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复杂、孔道灌浆质量难以保证、张拉端做法困难的缺点,以及无粘结预应力在抗震及主要承受动荷载的结构体系中的不足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处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与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间的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它既具有无粘结预应力的布索自由、使用方便、无需孔道的设置和压浆的优点,又具有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后期使用上的特点和安全性的一种新预应力工艺。

预应力钢绞线和护套之间填充有需经过一定期限才可以凝固的粘结剂层,护套外表面具有竹节状凸起。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布筋和张拉阶段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可以滑动,当时间到达一定期限,如根据需要,时间可以在2个月到1年之间,粘结剂层开始凝固,从而将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完全粘结,受力过程中具有有粘结预应力结构的优点,能够限制裂缝宽度、提高延性

本研究的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是在传统的预应力工艺上的一次改进,解决大空间及大跨度的需求,预应力梁通过采用 15.2规格缓粘结预应力筋,性能满足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要求,缓粘结钢绞线固化剂完全固化后钢绞线-固化剂-混凝土完全粘结在一起,克服了有粘结预应力灌浆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通过对预应力梁曲线定位的优化和固定措施的调整,以及采用梁面撅起张拉端的方法,优化梁面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的排列,解决本工程柱筋密有粘结钢绞线张拉端锚具无法内藏的问题。

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1#车间及2#车间夹层、二层及屋面层19.6米跨梁及22.6米跨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结构,预应力梁截面400~750*1500。预应力筋采用φs 15.2高强低松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预应力筋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 MPa,每条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为195.3kN,在对预应力进行正式张拉前,应先将预应力紧至10%张拉控制应力。

在上述的背景下,我司将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1#车间及2#车间夹层项目作为大跨度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试点项目,一方面在传统的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作进一步深化改进,另一方面对于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推进绿色环保工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技成果详细探讨和总结了 大跨度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属自选研究项目,主要研制人员及分工见表1

1   主要研制人员及工作分工表

姓名

性别

技术职称

工作分工

1

陈源

工程师

项目总体策划

2

赖建欣

助理工程师

方案制定及实施

3

林广银

工程师

试验、检测、资料汇总

4

袁世南

助理工程师

项目研究

5

邓明

工程师

项目研究

6

陈世帅

技术员

项目实施

7

吴贺勋

高级工程师

项目实施

8

梁文鸿

助理工程师

试验、检测

9

段国彪

工程师

成本核算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日本在 1987 年开始研制缓粘结预应力筋,并于 1996 年开始应用于桥梁的横向预应力部位,2001 年应用在桥梁的纵向预应力部位。 我国铁路桥梁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开始研究采用缓凝砂浆作为胶粘剂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2002 年前后,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和天津市建筑 科学研究院独自开始用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研制缓粘结预应力筋。2006 年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研制成功 ,并在工程中应用, 2008年相关行业标准立项并开始编制,2009 年被列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技术推广项目。日本在 1987 年开始研制缓粘结预应力筋,并于 1996 年开始应用于桥梁的横向预应力部位,2001 年应用在桥梁的纵向预应力部位。 我国铁路桥梁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开始研究采用缓凝砂浆作为胶粘剂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2002 年前后,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和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独自开始用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研制缓粘结预应力筋。

同时,我司委托了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本项目研究课题进行了国内查新。通过查新检索对比发现,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新颖性。

综上所述,在上述文献及数据库的检索范围内,采用本项目上述技术的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国内未见相同的研究文献及成果的报道。

1.3、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项目研究的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是厂房大跨度梁高强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场综合体、酒店式办公楼以及新型厂房的兴起,如何合理利用结构满足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需求成了当代设计师解决的首要问题,由此应运而生了预应力结合混凝土梁这一技术,它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人们的空间舒适感,改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弊病常用的施工方法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缓粘结预应力这些工艺形式为工程人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方面,对于预应力施工方式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过改进,存在有粘结预应力灌浆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另一方面,梁柱交接处的锚具设置存在无法内藏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1.3.2项目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的厂房大跨度梁高强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它既具有无粘结预应力的布索自由、使用方便、无需孔道的设置和压浆的优点,又具有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后期使用上的特点和安全性的一种新预应力工艺,增加了可利用空间。应用于大空间的单层和多层建筑时,在整个平面布置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开间,提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和强度,隔断灵活,建筑物的长期经济效益得以增加。

高强缓粘结预应力的排布和安装时直接影响预应力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为此预应力钢绞线在工厂预先制作好,通过改进和加强高强预应力的内外部构造,提高材料整体的强度;在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时,通过对预应力曲线进行深化设计预排版、采取固定和优化张拉端锚固措施、采用后张法对预应力筋张拉等关键技术措施,保证预应力精准安装。通过以上方法施工,有效保证了的成型质量。

1.4、项目研究的先进性

1本研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由钢绞线、外涂缓粘结胶粘剂和外包PE护套组成。钢绞线采用15.2mm规格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外包PE护套材料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护套表面横肋肋高不低于1.5mm,肋槽高不低于1.3mm。纵肋为3条,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标准张拉适用期为(180±20d,标准固化时间为(540±60d

2本技术总结的的缓粘结预应力安装及就位方法。在施工前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曲线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曲线预应力筋反弯点位置及距梁顶()距离、垂直矢高等进行排版和深化。在铺设预应力筋施工时设置10的钢筋固定支架,并在预应力梁中每隔约1.0设置一个支撑点,以保证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

3、本技术采用梁面撅起张拉端的方法,优化梁面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的排列,解决本工程柱筋密粘结钢绞线张拉端锚具无法内藏的问题。

基于大直径缓粘结的结构技术,同时对其张拉端组合方法和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改进,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同时对其注浆材料组合方法和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改进,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1.5、项目研究的内容

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位于佛山市大良街道顺德科技工业园,建筑面积120260.56m21#车间及2#车间夹层、二层及屋面层17.6米跨梁及19.6米跨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结构,预应力梁截面400~750*1500,预应力筋采用φs 15.2高强低松弛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缓粘结胶粘剂除应满足《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专用粘合剂》JGJ/T370-2012的规定外,其快速固化后剪切强度和标准固化期(快速检验)的性能还应满足《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T/CECS 10097-2020中的规定预应力预应力筋张拉端采用夹片式单孔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式锚具,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 MPa,每条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为195.3kN,在对预应力进行正式张拉前,应先将预应力紧至10%张拉控制应力。

1.6、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目研究进度计划如下:

(1)2021.10~2021.12 项目调研阶段

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对国内其他地区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确定项目研究路线与方法。

(2)2021.12~2022.3项目实施阶段

应用在施工项目,收集数据,为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编写做准备。

(3)2022.4~2021.5 资料整理及成果总结阶段

项目从前期的调研、设计,到中间阶段的技术实施应用,都按计划顺利进行,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总结,以及为后期的技术推广应用做准备。

1.7项目实施效果

在大跨度的工业厂房中的连续梁应用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及时,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梁的截面积,提高了混凝土承载力,本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成功解决主梁、次梁及悬挑梁承载力及裂缝问题。

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在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项目的二层梁板结构,应用的面积约60130m2,层高11.50m,跨度17~22m

1材料费

由于首层结构采用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筋选型后,梁截面面积可以减低370mm,即层高也可节约370mm层高节约以后,相应梁板、独立柱等造价也得到了节省。该部位按建筑投影面积60130m2计算,若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梁板混凝土的用量约24052m3,钢筋的用量5351.57t,模板用量150325m2。通过使用本研究技术,梁板的混凝土用量为19313.75m3,共节约混凝土用量4738.24m3,节约了19.7%。钢筋的用量4548.83t,共节约了802.73t,钢筋用量节约了15%。模板节约梁侧板的用量约3351.5m2(已考虑周转)

节约0.37m层高对首层结构造价的影响列表

序号

内容

单位

单价

数量

金额(元)

说明

3

地下室柱

m³

800/m³

0.23m³/根×480=113.664m³

90931.2

800*800规格的柱作为计算依据

4

地下室柱模板

23/

1.18/根×480=568.32

13071.36

5

柱、剪力墙    粉饰

38/

568.32

21595.16


合计

125597.72


通过使用钢塑定型模箱混凝土密肋楼盖的施工技术,节约了层高0.37m,可直接节约地下室竖向结构的造价为125597.72元。

二层梁板节约的材料费列表

序号

内容

单位

单价

数量

金额(元)

说明

1

梁板混凝土

m³

425/m³

      4738.24

2013752

商品混凝土单价按425/m³

2

梁板钢筋

4650/T

802.73t

3732694.5

钢筋单价按照4650/T计算

3

梁板模模板

65/

3351.5m2

217847

模板施工的减少量

4

梁板抹灰粉刷

28/

3351.5

93842

密肋梁板由于平整度较好,可减少的抹灰工程量

合计

6058135.5


由于梁板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结构,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结构节约的材料费为6058135.5万元。

缓粘结高强预应力筋应用的工程量为135t,综合单价为18500/t。预应力筋材料增加的费用=135*17500=2362500

综上,共节约的材料成本为12.55+605.81-236.25=382.11万元。

2)人工费

混凝土浇筑部分人工按18/m3计算,节约混凝土用量约 4738.24m3。共节约8.52万元,钢筋安装人工费按310/t计算,节约的钢筋用量约802.73t,钢筋安装共节约成本为:310×802.73=24.88万元,模板安装人工费按25/m2计算节约用量约3351.5m2模板安装节约的人工成本为:25×3351.5=8.37万元。

故共节约人工费=8.52+24.88+8.37=41.77万元。

综上,共节约成本382.11万元+41.77万元=423.88万元。

1.8、技术应用前景

为满足建筑专业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克服有粘结及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先天缺陷,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混凝土构件中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具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便、造价低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力学性能优良、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等特点,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降低构件截面尺寸、减小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减少钢筋用量、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建筑物安全耐久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益。

可以说,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一种建筑行业施工发展要求,实现施工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9、工作总结

本项目以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为依托,开展了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项目实践,打造出一套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改善文明施工,而且缩短了工程建设工期,节省施工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技术研究报告

2.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功能要求愈来愈高,混凝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工的要求不断更新,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型的预应力结构体系。

我国对于缓粘结预应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定:(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87-2017)(2《缓粘结钢绞线》JG/T369-2012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综合体、大型工业厂房,酒店式公寓楼、高级写字楼的兴起,如何合理利用套内面积形成大空间、大跨度从而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满足业主的使用功能成了当代设计师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应用预应力技术,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梁的截面积,提高了混凝土承载力提高了大型工业厂房的空间利用率。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有粘结和无粘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具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便、造价低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等特点。本研究的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是在传统的预应力工艺上的一次改进,解决了大空间和大跨度的需求问题。首先从选材上进行改进。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由钢绞线、外涂缓粘结胶粘剂和外包PE护套组成。钢绞线采用15.2mm规格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外包PE护套材料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缓粘结钢绞线固化剂完全固化后钢绞线-固化剂-混凝土完全粘结在一起,克服了有粘结预应力灌浆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

预应力钢绞线和护套之间填充有需经过一定期限才可以凝固的粘结剂层,护套外表面具有竹节状凸起。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布筋和张拉阶段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可以滑动,当时间到达一定期限,粘结剂层开始凝固,从而将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完全粘结,受力过程中具有有粘结预应力结构的优点,能够限制裂缝宽度、提高延性

目前,在这些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上,人们更希望不断改进预应力筋的结构和安装质量。在满足受力的情况、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好的适应施工条件。护套表面横肋肋高不低于1.5mm,肋槽高不低于1.3mm。纵肋为3条,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标准张拉适用期为(180±20d,标准固化时间为(540±60d

         

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是由广东伊之密精密注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广东大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位于佛山市大良街道顺德科技工业园,是佛山市重点的项目。占地面积约10m2。由两层厂房组成,属于大型的工业产房。本项目的二层梁板跨度17--22m,采用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施工。

针对该大型工业厂房的特点,采用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即采用在工厂预先加工形成的高强缓粘结预应力筋,对曲线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曲线预应力筋反弯点位置及距梁顶(底)距离、垂直矢高等进行排版和深化,采用梁面撅起张拉端的方法,优化梁面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的排列,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完成混凝土结构的的成型。本关键技术以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0-1地块工业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

2.2、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中,采用了高强低松弛缓粘结预应力。通过排版、设置支撑点的措施保证预应力筋的精准安装。然后通过采用两面撅起张拉的方法,优化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排列等措施,保证后张法施工的顺利进行。

2.2.1 缓粘结预应力安装及就位方法。

1、在施工前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曲线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在梁箍筋上定出曲线位置、曲线预应力筋反弯点位置及距梁顶()距离、垂直矢高等进行排版和深化。

2、在铺设预应力筋施工时设置10的钢筋固定支架,并在预应力梁中每隔约1.0设置一个支撑点,以保证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按照施工图纸中预应力钢绞线矢高的要求,将定位筋焊接到位。为保证预应力钢钢绞线的矢高准确、曲线顺滑,要求梁中每隔0.5L左右设置一个定位筋。

2.2.2 张拉端的锚具及节点钢筋的优化

1、本技术采用梁面撅起张拉端的方法,优化梁面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的排列,解决本工程柱筋密粘结钢绞线张拉端锚具无法内藏的问题。对梁面25mm通长钢筋进行排列,优化钢筋间距,并协调梁内锚具的位置。

   

                    5、图6   大跨度连续梁支座钢筋排列详图

2张拉端由张拉锚具、塑料穴模(护杯套管)、承压板、螺旋筋等组成,张拉锚具采用B&SZ15-1型锚具,所用螺旋筋与固定端相同,所用穴模或护杯套管均为塑料制品,只为内藏张拉端成孔用,待孔成型后需将其取出(一般为混凝土初凝时),此为临时性设施,不影响结构安全。

8、缓粘结预应力张拉端组合示意图

2.2.3 物料统计

2.2物料统计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千斤顶

YCW250

2

2

高压油泵

ZB4-500

2

3

挤压机

JY-45

2

5

电焊机

200A/-380V

1






2.3 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2.3.1 总体施工特点

在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中,采用了高强低松弛缓粘结预应力。通过排版、设置支撑点的措施保证预应力筋的精准安装。然后通过采用两面撅起张拉的方法,优化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排列等措施,保证后张法施工的顺利进行。

2.3.2 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2.3.2.1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筋下料组装、支梁底模绑扎梁钢筋预应力筋铺设安装梁内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垫板绑扎固定端锚具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张拉切割及封锚

2.3.2.2 操作要点

    1预应力筋下料组装、支梁底模

1缓粘结预应力筋成盘运到现场后,堆放场地应尽可能靠近塔吊,以便于垂直运输。预应力筋堆放时,不应直接触地,应在地上用枋木铺垫后再放预应力筋,上面用彩条布覆盖。

9、缓粘结预应力筋下料

2预应力钢筋下料时采用无齿砂轮机切割,下好的成品钢绞线束不能有死弯及磨伤,数量及长度要经过复核,下好料的钢筋应贴上标签,按标签分类堆放。

       

10、预应力钢筋下料时采用无齿砂轮机切割

(3)缓粘结预应力钢筋起吊时应注意轻放,按编号堆放在相应的构件处,不得随意踩踏和摔搬。

    11、预应力钢筋编号堆放

4)使用套扣式钢管脚手架为支撑体系,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今后才支设底模。

   

11、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高支模搭设

2预应力筋铺设

1缓粘结预应力筋布设前应先绑扎固定架。一般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进场后在室外保管时间不宜过长,不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面上,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压伤和各种腐蚀性气体的影响。

2穿设缓粘结预应力筋前先在箍筋上焊接定位筋,定位筋的位置由预应力筋的矢高与预应力筋集团束的半径来决定,即:定位筋最终顶面高度为预应力筋矢高减去预应力筋集团束的半径。应事先按设计图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在梁箍筋上定出曲线位置固定应采用钢筋固定绑扎在箍筋上。支架用不小于φ10的钢筋制作,其水平间距不大于1000mm,支架应绑扎固定在梁箍筋上,竖向偏差应控制在±10mm范围内。

12穿设缓粘结预应力筋

(3)按放样图绑扎好固定支架后即可开始穿入缓粘结钢绞线。一般程序是从梁一端穿入穿束过程中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缓粘结钢绞线外皮。缓粘结钢绞线与支托钢筋用细铁丝绑牢,以防浇筑混凝工时预应力筋位置偏移或上浮。缓粘结钢绞线安装就位后,应检查其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缓粘结钢绞线的固定是否牢靠,从梁上看,缓粘结钢绞线在梁内应平坦顺直,从梁侧看,缓粘结钢绞线曲线应平滑连续。

13、固定支架绑扎及缓粘结预应力筋穿设

3、安装梁内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垫板

1张拉端处模板需用木模板。梁端模板、预应力筋张拉端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端处承压板绑扎固定好后再按照排版的顺序安装泡沫穴模

14、张拉端固定压板安装

15、张拉端泡沫穴模安装

4、绑扎固定端锚具

固定端采用挤压式锚具

16、缓粘结预应力固定端安装及张拉效果

  5、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振捣,尤其是梁、柱节点和预应力筋张拉端及固定端处,由于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非常密集,更应加强振捣并保证密实,不得出现蜂窝或孔洞。

17、节点钢筋密集区混凝土浇筑

2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使预应力筋、支撑钢筋和锚具的位置发生变动,严禁踩踏预应力筋张拉端,严禁用振捣棒直接触碰预应力筋。

3砼及外加剂中所含对预应力筋有侵蚀作用物质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4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养护,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5每区段混凝土浇筑留试块时,除按照常规要求外,应另增加两组试块在现场作同条件养护用以确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日期。

6预应力筋法施工

1根据设计要求张拉控制应力(即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N/m,每条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为195.3kN)和张拉设备的标定值确定预应力筋张拉时油表的读数,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张拉千斤顶必须是在标定有效期内,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标定。

理论伸长值计算原理:L=FP×LT/(AP×ES)

Fp--有效张拉力(须考虑因预应力筋曲线带来的摩擦损失)

LT --预应力筋砼内长度

AP----预应力筋截面积

ES --预应力筋弹性模量

2清理预应力筋张拉槽孔,剥除张拉端外露预应力筋外皮,检查承压板后砼质量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

3楼层砼试块抗压强度大于张拉设计要求强度时,缓粘结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为准),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本工程预应力梁均为框架梁结构,预应力张拉时对预应力梁逐条进行张拉到设计应力。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1860x0.75=1395MPa。预应力张拉时采取双控法,即控制张拉力的同时校核预应力筋的张拉伸长值。

4张拉工序:清理锚孔→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张拉至10%σcon(测量千斤顶油缸外露长度L1)→张拉至100%σcon→(测量千斤顶油缸外露长度L2)→千斤顶回程→卸千斤顶→校核伸长值→进入下一工作循环。

5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并校核有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张拉时必须逐根张拉逐根记录,必须专人操作、专人测量、专人记录,边记录边与理论计算值相对照,其相差幅度为+6%-6%,如不符合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后再张拉。

18、缓粘结预应力筋后张法张拉

6每根构件张拉完毕后,应检查端部和其他部位是否有裂缝,并填写张拉记录表;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时,应逐根填写原始记录,记录应精确到毫米。

7切割及封锚

1张拉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切除张拉端多余钢绞线工作。切除不得采用电焊烧割,必须用手提砂轮机切割。

2切割必须保证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

3封锚前必须将锚具、锚孔清理干净,采用同标号细石混凝土封锚。封锚材料必须将锚具、预应力钢丝头全部封堵密实,不得出现空鼓现象。

19、切割及封锚

2.3.3 质量保证措施

(1)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工作,缓粘结预应力进场后,严格执行各种材料的检验制度,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必须认真检验,并及时向总包单位和监理方提供材质证明、试验报告和设备报验单。

2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工序极为关键,必须认真贯彻施工方案中的各项施工技术措施,认真作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每层、每段在每步工序进行前先由技术人员对施工员及班组长进行明确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 交底应详尽、清楚。

3)以上各个操作流程以及工序都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验收,只有前一道工序符合有关的标准才能够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尤其是做好梁钢筋、预应力筋所在位置及其间距锚固端埋置位置曲线形状位置、预应力筋张拉等关键部位的验收记录。

4)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连续梁高强缓粘结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各道工序质量检查标准见下表。

2.3.4陈品保护

1、锚具应堆放在室内场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可堆放在室外。室内场地要求地基平整、干净、牢固、干燥、排水通风良好,无污染。室外场地要求平整、干净

2、预应力钢筋按图绑扎成型完工后,应将多余钢筋、扎丝清理干净。

3、对绑扎成型的预应力钢筋,施工作业人员不能任意踩踏或重物堆置,以免钢筋弯曲变形

4、为安装锚垫板,应注意对调整好的柱筋及梁弯钩等普通钢筋应焊接牢固并将泡沬做好保护

5、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使预应力筋、支撑钢筋和锚具的位置发生变动,严禁踩踏预应力筋张拉端,严禁用振捣棒直接触碰预应力筋

3、技术创新点与适用范围

3.1 技术创新点

1本研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由钢绞线、外涂缓粘结胶粘剂和外包PE护套组成。钢绞线采用15.2mm规格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外包PE护套材料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护套表面横肋肋高不低于1.5mm,肋槽高不低于1.3mm。纵肋为3条,沿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标准张拉适用期为(180±20d,标准固化时间为(540±60d

2本技术总结的的缓粘结预应力安装及就位方法。在施工前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曲线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曲线预应力筋反弯点位置及距梁顶()距离、垂直矢高等进行排版和深化。在铺设预应力筋施工时设置10的钢筋固定支架,并在预应力梁中每隔约1.0设置一个支撑点,以保证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

3、本技术采用梁面撅起张拉端的方法,优化梁面张拉端的锚具和支座钢筋的排列,解决本工程柱筋密粘结钢绞线张拉端锚具无法内藏的问题。

3.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工程,如大跨度的混凝土梁、大偏心的框架柱、大柱网的混凝土楼板、大悬臂梁、转换梁或转换板、基础地梁、地下室底板等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构件


分享